5月1日讯(冠县融媒体中心 王岩)近日,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冠县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目标、做法、完成时限及责任单位,以21条具体措施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冠县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科长吉丽丽介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202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同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定,提出“按照中央统筹、省负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推进工作落实”。为深入贯彻《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工作要求,确保我县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结合工作实际,我县制定了《实施方案》。
冠县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科长吉丽丽介绍,我县制定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5个方面21项重点任务:
(一)在加强源头管控方面,要求做到4个明确。一是明确涉企检查主体。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梳理本级涉企行政检查主体,依法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并向社会公告。二是明确涉企检查事项。由各行政执法部门梳理制定本单位、本领域《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三是明确涉企检查“一张表单”。各行政执法部门明确现有检查标准,制定“检查表单”。四是明确企业依法经营指引。探索推行企业“一业一册”行政指导清单,推行“监督+服务”模式,将企业合法经营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信用修复等信息告知企业。
(二)在强化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面,要求做到5个规范。一是规范涉企执法人员资格。实施涉企行政检查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必须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二是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方式。进一步优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方式,探索“综合查一次”、非现场监管、分级分类检查等新方式方法。三是规范涉企年度检查计划。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制定年度涉企行政检查计划,经行政执法主体负责人批准并备案后,方可实施。四是规范涉企专项行政检查。开展涉企专项检查前要拟定专项检查计划,并进行评估,严格控制专项检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限。五是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程序。严格执行“扫码入企、逢进必扫”,依托“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实现对涉企行政检查“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留痕、事后评价”。
(三)在加强保障方面,规定了3个措施。一是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企业接诉即办平台的协作,持续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行政执法监督员作用,广泛收集涉企行政检查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二是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专项监督。针对企业多次投诉举报应当处理但怠于履行职责,以及多头重复低效检查、未扫码检查、擅自开展专项检查、超合理频次检查等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查办督办、通报曝光、约谈等方式,强化监督纠错。三是加强对督导调查的统筹协调。全口径规范非行政检查入企行为,杜绝变相行政检查。同时强化统筹规范,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督导实效。
据悉,目前我县已完成对行政执法主体的动态调整,并将37个县级执法主体以政府公告形式对外予以公布;梳理形成了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涉及行政检查事项692项,并在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通过“全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完成了年度计划备案;做好“全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推广应用,组织997名执法人员开展轮训;开通非执法人员平台账号,全口径规范非行政检查入企行为,杜绝变相涉企行政检查情形,现我县在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上已有账号2127个,通过平台开展行政检查535次。
下一步,我县将在强化监督问效上持续发力。一是拓展执法监督“触角”,充分发挥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社会监督员等作用,通过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强化对执法部门查纠工作的督导,重点纠治行政检查随意性大、处罚裁量权滥用、执法不注重效果等行为。三是强化与12345市民热线的协作配合,多渠道收集执法问题线索。四是用好“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云MAS平台,实现对执法行为的精准监督。
打开“冠县融媒”看评论